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宜良花街节

宜良花街节

关键词:宜良 花街节,“赶花街”,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宜良网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hyh1166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4616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     宜良的“花街节”沿袭了四百多年,如今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前进着、发展着。
  宜良花街节,古称花市,亦叫花会,是宜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节日。每年从端阳节这天开始,要连续赶3天,赶街期间,县城里集中了各地种花能手的名花异卉有上百种之多。南来北往的游客,有来自石林、陆良、嵩明的农民兄弟,也有来自昆明、成都、广州甚至香港、新加坡的客人。2007年的花街节,于6月16日开始,到6月21日结束,国内外游客齐聚县城,感受花乡的和谐美景,是历史上时间最长,参与赶街人数最多的一次花街节。宜良县领导介绍,到目前为止,全县花卉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万亩,种植品种有1100多个,花卉业产值上亿元,宜良已成为云南省内最大的盆花、盆景和花卉苗木供应基地。宜良的花街节选在传统的端阳节到来之际,与当地的农事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。此时,当地的春耕基本结束,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精力。加之正值传统的端阳节赶花街,更显得内容丰富,气氛热烈。宜良把花街节从春季移到夏季端阳节,不仅表现出当地群众较高的思想境界和深谋远虑的智慧,也是当地花卉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。入夏进入雨季,玩赏购花者此时如果想移植栽种各种花木容易成活,按照宜良的气候,端阳节这段时间,不论什么花,什么树都能栽活,花街节以此时作为买卖花卉、树苗的节日,实在是高明之举。
  端阳节,“赶花街”,在宜良,有着久远的历史,据有关资料记载,宜良赶花街的习俗,在明代中期就初步形成。《宜良县志》记载,明代嘉靖年间(1522年—1567年)宜良县凿岩开沟,拦河筑堤,从阳宗海修了一条灌溉渠道,史称文公河(现称西河),在河道穿过宜良城南部的地方修了一座石桥,原名清远桥,因每年端阳节当地群众都要在桥附近赶花街,这座桥也就被称为“花桥”,花桥这一名称,一直沿袭至今。宜良的鲜花得以发展,与当地群众执著地将花卉作为商品纳入正常的经济轨道分不开。花街节以街为市,以市为景,将人们审美意识与商品意识紧密地联系起来,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,说明宜良赶花街的习俗,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商品经济特色。到了近代,宜良老一辈花农乘火车到昆明来出售鲜花、盆景,更证实了几百年来,当地花农一直保持着花市传统商品产业属性。有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明确目的,赶花街这一习俗就有了常盛不衰的基础,使花卉成为当地一项特有的经济产业而生存着,发展着。
  如今,宜良县城赶花街的人一年比一年多,每年花卉交易的数量都在增长,2005年和2006年的旅游花街节,到宜良赏花、观花、购花的游客由30万人次增加到了50万人次,花卉和商贸展销、餐饮、住宿、交通等综合收入由800万元增长到1870万元。2007年的花街节,仅开幕首日,就有10多万人齐聚宜良县城,感受花乡的和谐美景,展销近200余家花农、苗圃、企业等单位和个人提供的300余个品种,10万余盆鲜花,其中有上千盆名贵花卉。
  为了发掘“花街节”这一源远流长的历史习俗,当地群众每年都要在端阳节这天隆重欢庆花街节,政府也利用这一机会,广为招商引资,吸引海内外客商到此投资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赶花街这一有着400多年历史和鲜明商业特色的民俗活动,将像千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,吸引着更多的中外商贾游客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